“各位村民注意啦,今晚的讲课老师是武穴过来的,有党史课,还有乡村振兴课,大家7点要准时到乡村大舞台集中,认真听,下面再播一遍......”4月11日傍晚,武穴市余川镇徐冲村的“小喇叭”就叫了起来。今年以来,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武穴市各级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垸场夜话”,借助“乡村大舞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130余场(次),接受教育的群众达 3万余人(次)。
把红色基因融入到乡村中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转化干事创业的动力。武穴市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河行动、村庄清洁行动,营造全民共治氛围,形成环境治理新常态。全市341个行政村保洁覆盖率、垃圾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95%以上的行政村容貌整洁,武穴市荣获“全国清洁行动先进县市”,上桂村和徐冲村被评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把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弹奏了一支垃圾处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和谐交响曲。武穴市大法寺镇副书记张柱夫介绍。近年来,武穴市坚持把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事来抓,通过政府主导、建强配套、全面参与、真抓实干,形成了“群众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发展可持续”的垃圾治理“武穴模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全市341个村(社区)保洁覆盖率、垃圾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洁净的担当。武穴市对城乡15座垃圾中转站改造升级,统一更新压缩设备,安装除臭灭蝇设备和配套污水收集设施,实现环保达标。建立收运长效体制。在全市率先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模式,更新和配套分类垃圾桶6.65万个、分类运输车179辆、污水车2辆,配备管理员336人、农村保洁员2142人,建立城乡环卫作业长效管理机制和设施设备管护制度,保障城乡垃圾日产日清。
创新城乡垃圾分类模式。武穴市按照“先农村后城镇”“先试点再推广”模式,徐冲、龟山村创新“厨余帮”生态发酵堆肥模式,实现易腐垃圾“不出垸”,就地减量资源利用,入选全国示范案例。上桂、张牌、杨二岭村建设垃圾分类兑换超市,推行农户分类日评智能积分+可回收垃圾兑换积分,奖励日用品等方式,激发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
学史力行。武穴、刊江街道结合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动城市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引入市场机制,创建兴桥、新城国际、龙洲新天地等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误时定点”督导投放新模式,引导居民精准分类。垃圾分类示范经验逐步推广。179个行政村和小区配置户分桶4.78万套、分类投放点495处、电动分类车224辆,宣教馆15个、兑换超市10个,生态堆肥区100余处,配备垃圾分类宣导员60余人、二次分拣员158人。
通讯员:刘少川李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