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回眸“十三五” 奋进“十四五”|武穴交通:一路通 “畅”出百业旺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

梅川镇下赵村是武穴北部最偏远的村庄。其四面环山的地势带来的气候、土壤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来是武穴特产“佛手山药”的优质产地,村民们也有着种植山药的好手艺。因为过去山路崎岖,村民世世代代出行都难。货车进不来,土货运不出去,大家“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梅川镇下赵村党支部书记 杨东风  2016年,武穴市投资了1.4个亿对百元环北旅游公路和百元隧道进行改造,对我们下赵村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我们的这条路是致富路,我们的山药从过去的卖不出去到现在成为了网红,我们山药以前是一块钱卖不出去,现在是五块钱还没有货,现在十分畅销。

近两年,我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围绕农村公路+村镇+产业+旅游+电商+文化,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深度对接。目前,全市325个行政村913公里通村公路由3.5米扩宽到5.5米,改造危桥70多座,建成130公里的农村公路示范线。

梅川镇下赵村党支部书记 杨东风  我们村是贫困村通过2016年红色旅游路建设和隧道改造,我们村现在列入了富裕村,今年投资了五百多万建好美丽杨湾新农村建设,明年计划投资一千万改造周咀湾和下李垸两个垸场的美丽乡村建设。

无独有偶。4年前,守着2600多亩山林地的余川镇龙门冲村700多村民,引进宏森运输集团投资,建起龙门花海景区,发展休闲旅游。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景区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正是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红色旅游路的建成,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迅速增加,日接待游客最高峰超过4000多人次,成为国家3A级景区和湖北省农业示范园。同样的路景交融模式在铜鼓寨、车坊、杨二岭、吕四房、砌石村复制,希尔寨、通天河、怡湖山庄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初具雏形,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多万人次。目前,梅川、余川、大法寺、石佛寺等乡镇建成农村产业公路247公里,融合地方文化和旅游元素打造“一路一景”,山药节、荷花节、油菜花节纷至沓来,带动沿线形成佛手山药、花卉苗木、高山茶园、有机油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万余亩。 

被交通运输部纳入全国“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的仙人湖环湖路,全长24.8公里,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起于S308柳界公路,串联起余川、花桥两镇8个村。依托该路,沿线的龟山村建起了500亩的苗木基地,杨二岭村农村产品源源不断运出库区,彻石村起打造休闲度假区和水上游乐园。一副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画卷徐徐展开。

除了四好道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武穴交通运输部门聚合力量、干中求助,通天堑筑坦途,全市“四横”“三纵”“两高速”“一港口”的立体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麻阳高速武穴段、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即将通车,黄黄高铁武穴段快速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基本完成,G220大金至界岭段、G347南德线沿江一级路、红色旅游路、仙从坝环湖路等贯通了大动脉,马口工业园、祥云新区、件杂货等现代化码头让“百年老港”涅槃重生。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徐瑜  “十三五”期间,我市已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4亿元,基本建成了 “四横”“三纵”“两高速”“一港口”的立体大交通格局。“十四五”,我市力争投资50亿元,围绕“一区”“四城”定位,进一步升级大通道、畅通大循环、助力大产业,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鄂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鄂赣皖毗邻地区重要现代物流基地、武汉新港东部枢纽港口。

END

全媒体记者丨徐苏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