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带着对实小的憧憬,带着一颗真诚的、助力学校发展的热血之心,我来到了实验小学。转眼间,十年时光过去了。或许,对一所学校而言,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对人生而言,十年的时间却不算短。为实小服务和努力工作的十年是我人生最难忘的岁月,事业中最美好的经历,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十年的朝夕相处,十年的风云激荡,在今天即将离别。回眸过往,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是一份牵挂,是一份不舍,更是一份带领实小这艘航母乘风破浪的激情与信赖!
「 为学校高位发展储备人才 」
实小,作为一个教育集团,校区越来越大,师生越来越多,如何确保学校在高位快速发展,确保每一个环节良性运转,每一个岗位职责得到良好履行,我认为,一个好团队、一支好队伍才是关键。
办学校,就要把最合适的人选派到最恰当的岗位上,为每位教师提供最广阔的发展平台,并给予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以最大限度的施展空间,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2013年、2015、2019年三轮公开透明的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把一批70后、80、90后想干事、能干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储备了足够的人才。
「 为学校内涵发展党建领航 」
我很欣赏“要想地里不长草,就在地里种庄稼。”这句话,学校就是要宣传典型,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教师就是要守好师风师德底线。
从2013年起,学校坚持开展一年一届的感动实小“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立足于平凡事迹,挖掘身边典型,通过校园网络,电视媒体和教育宣传栏报道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先进事迹,至今已评选了8届,40位党员教师、16位学生、24位家长受到表彰。在70周年校庆典礼上,学校隆重推出“三十佳”光荣榜,即:十佳学子、十佳家长、十佳园丁。让大家学有榜样,行有指引,争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争当发展全面、特长突出的学生;争做热心服务、育人楷模的家长。
广泛开展党员“领岗诺责”活动,让每位党员教师有自主展示岗位,有自己的诺责表态,党员的能动性和先锋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以党性强师德,以示范强素质,创新推出导师“星火计划”,以“领岗诺责”的少数先锋向多数扩充,以有限的“诺责”向无限的诺责发展,以点牵线,以线带面,助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驶上快车道。
定期开展“大家访”活动,重点落实“两个百分百”,做到“五必访”。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更是带头把对一线医护人员关爱落到实处,与六十名党员干部一道,与医护人员子女对接,一人一档,开展“一对一”特别关爱“六大行动”,用脚丈量千家万户,温暖千万学子的心,与关爱家庭结下深厚情谊。
「 为学校特色发展厚积文化 」
追求学校卓越,本质是追求教育的前行。学校多年的书法教育是一个亮点,但却大而不强。如何创新书法教育特色,擦亮特色品牌,我认为,现代书法教育活动,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也不是单纯的培养书法家,而是一种对中国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追求。应该把书法特色教育活动上升到一种学生成长理念,以书法润泽师生人生,成为一种“书韵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这些年来我们共同追梦“兰亭”,使学校成为湖北省首家“兰亭学校”,成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每年师生获奖人数屡创新高。1人成为国家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10人成为省书协会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来校指导工作,欣然为学校题字“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不仅如此,学校的经典诵读,法治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课堂转型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传统特色。针对特色,我们立足历史基础,着眼于未来教育,追随时代教育前沿,将特色活动融入学生成长过程中,求新求变达到“兰亭”书法境界。
如今书法教育、古诗文教学成为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最亮丽的名片。实小学生人人能写规范字,教师个个是合格书法教师赢得了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老百姓更是把实验小学当作是学子求学的圣地,社会美誉度极高。
「 为学校优质发展倒逼教师蜕变 」
以往人们评价实验小学,都说学校教学质量好,但课业负担重。怎样做到轻负高效,让学校“乐学”经验得以延伸,我认为要抓课程,抓教师专业发展,抓学生生命成长,坚持“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倒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蜕变。在深入剖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四个基于”改进策略,即基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开展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磨课活动;基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开展联姻式的走班磨课活动;基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开展《同向矢量课堂关系教学研究》的教科研活动,在龙头课题《同向矢量关系研究》的统摄之下,整合教育教学的各方力量,有效深入地开展了教师培养、课堂教学、养成教育、人文教育、家庭教育诸方面的子课题研究;基于绿色教学评价,开展部编十一门课程各类达标活动,追求“高效轻负”“绿色质量”,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未来已来,你在哪里”,我问自己,也问教师。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一个未来发展需要的新时代教师。为此,针对云时代和智能化社会的到来,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陆续配足教学一体机,开展了云学校、云课堂、云名师探索。对外与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智慧课堂对接,实现了空中课堂资源共享;对内积极辐射大金小学、刘元小学、绿林小学、李兴泗小学,开展远程送教活动,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构建教研共同体,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新征程。
「 为学校均衡发展彰显教育情怀 」
为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支教工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粗放式支教” 梅川石牛小学、刊江办事处团山小学;升级到“包校支教”花桥镇兰杰小学、四望镇埔垴小学、大金张榜小学;再到“点对点帮扶援教” 梅川绿林教学点,以至现在的余川小学、刘元小学等“启明星学校”。我们不断探索,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优秀教师报名支教,解决大家后顾之忧,让每一位教师乐于支教,推进了武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彰显了实小人教育情怀。
特别是2014年起点对点帮扶梅川绿林教学点,体现了学校在援教工作上的突破。从2014年学校第一轮第一批3名援教教师前往绿林教学点,到现在已经连续开展了20轮36批援教活动。正是借助“支教”“援教”的教师力量,充实了农村教学点师资质量,激发了农村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能力。此外学校还援助20万元,用于改造校园,动员社会捐资5万元,为学生购置学习用品,绿林教学点校园面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被评为武穴市“最美乡村校园”。
无论是大金仓头小学还是刘元、余川等启明星学校,只要是我们老师去了,学校就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先后十余次带领班子成员,与大金中心学校、余川中心学校共商启明星学校的发展规划,组织校内骨干教师送课70节,开展校际同课异构活动15次,联动教研会9场,开展送教送艺送爱心大型联欢活动18次。从2015年到2020年,学校先后为启明星学校捐赠学生校服1000多套,价值15万元,为贫困学生添置5万元学习生活用品,为学校捐赠7万元用于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在学校大力资助下,大金仓头小学、刘元小学、余川小学等启明星学校焕然一新。
支教惠及一方水土,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享受到了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支教工作永远在路上!
「 为学校集团发展守正出新 」
“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你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这是我的座右铭。来到实小,我奔波于校区之间,穿行于教学楼之中,思考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城区老校没有外围发展空间,我立足于校园内部挖掘,致力于书院式沿江校区、园林式大桥校区、乐园式宁江校区打造。通过借一点、要一点、磨一点,学校先后修建了弘毅楼、德润楼。特别是弘毅楼更是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地标式建筑,师生琴棋书画的展演,布局精巧的书法展厅让每一位参观者赞不绝口,也为学校在学位特别紧缺的压力下,将其整栋楼作为功能室的魄力而折服;一座九思桥飞架南北,把学校和滨江公园连接在一起,成为校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既为师生出行保安全,又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四季滨江》课程、坝外运动场,情景交融,突破空间限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最美的求学乐园。
2017年起宁江校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通过购置老教育局办公楼,整体规划、改造,巧借东风成功搬迁住户,实验幼儿园焕然一新,办园条件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创办实小早教中心,成为黄冈首家公办早教中心,让我们的教育延伸至0——12岁,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为实小教育集团增添新动力。
2019年,大桥校区访德楼、运动场、沁德园整体改造,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成功实现村小向名校的华丽转身;大桥幼儿园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的综合楼体现了集团办学的优势,凭借名校办名园的经验,短短几年时间,就被评为黄冈市示范幼儿园,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
2020年,玉湖校区破土动工,有望明年9月份开学招生,它的建成将有效解决城区“入学难”、“大班额”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的期盼!
如今的一校四区六部,城区东南西北四面开花,武穴市首家教育集团正在焕发出新的风采。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这些年来,校长的身份和使命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我锐意进取、勤勉工作,有和同志们共同奋斗取得胜利带来的喜悦,有因为工作未能如愿带来的烦恼,也有一些“想做而未能做”所留下的遗憾,以及“做而没做好”的教训。但这些经历让我获益良多、感慨万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也为今后的工作积攒了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上,离开这个校园,离开这艘扬帆启航的巨轮,我心中有那么多的不舍、有那么多的眷恋。相处是缘分,珍惜我们共事的缘分,珍惜我们共事的情意,珍惜我们这些年来在实小一起走过的岁月!
END
来源丨 武穴市实验小学 陈平